内江科创产业园启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经济之下,从物理载体到人才和资金乃至于产业都会逐渐实现虹吸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互补发展。
作为内江又一门户区域,内江科创产业园的落地,将如何赋能城市新的增长极,助力内江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说起——
从规划试点到国家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快速崛起
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2016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
时间来到2020年,成渝地区区域发展走向“3.0”版本。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示意图
川南门户之上
国家级高新区
不久前,2020年7月30日,中共内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强调:推动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省委赋予内江的光荣使命,是内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将深刻改变内江城市能级和发展格局。“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的发展定位,这既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又是省委交托内江的光荣使命任务,也是市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拓展和升华,必须要一以贯之、一体推进、一抓到底。
◎示意图
内江高新区高桥园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产业核心之地,内江科创产业园所在地,是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门户。在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内江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将加强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基地在内江”产业互动模式,共同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示意图
内江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
内江科创产业园,产业总部生态城
内江科创产业园创新采用“亩产论英雄”的合作新模式,按照深入推进产业、科技+金融、生态、城市“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思路,依托国家发改委节能环保中心打造节能环保全产业、全业态产业集群。
◎效果图
[一园三区产业布局,构建产城融合生态链]
内江科创产业园,将为入驻产业定制一个科创产业园,产业基地、总部办公、品质住宅互为补充的“一园三区”生态格局,构建产城融合生态链。
[产业基地]
集政务中心、双创中心、医疗康养基地、节能环保、科教产业、金融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于一体。
[总部办公]
着力
[品质住宅]
为全周期高品质生态住宅配套,满足城市精英人群在此宜居宜业。
产业先行,再建园区
在国家战略与政策主导之下,打造产城融合开发新样本
如同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等世界著名科技创新园区一样,每个科教创新区的标签都是对知识、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和融科研、教育等于一体科技资源开发的绝对占有。
◎效果图
[川南地区桥头堡,享门户红利]
内江科创产业园占位川南地区桥头堡,坐享陆轨交通门户。高铁北站在侧,享半小时成渝通勤之
◎效果图
[精英人才供给,人文生活高地]
继内江高新区发展为成熟新区之后,万晟城区域及内江科创产业园将共同构建“两城一体”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双轮驱动”内江产城崛起,推动区域成为高新产业菁英城市生活休闲新目的地。在人才供给方面,科创园周边的内江师范学院新校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3大高校林立,高素质高新人才供给,
◎效果图
[政务政策先行,助推企业发展]
此外,针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内江科创产业园除可提供政务支持、贡献奖励、人才支持及金融支持等内江高新区出台的系列普惠政策外,亦可享受税收扶持、还可享受园区专享内部资源共享、高管个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并且通过金融赋能,实现内江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平台引入外地优强企业来内投资发展,实现产融聚变。
◎效果图
内江科创产业园作为集结成渝“双城记”战略定位、政务服务、金融软实力、高阶业态规划、稀缺生态资源的高能级之城,将汇聚最优惠的政策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营造开放共享的产业氛围,吸引和汇集菁英科创人才,助力入驻企业及产城发展。
未来,内江科创产业园必将成为内江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一员,并向全球产业链、高端价值链跨越发展。
东兴区60万
市中区70万
东兴区62.8万
东兴区56万